• 联系我们
    • 生态环境产业网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6462847
    • 微信公众号:yryhjyq
    • 公众号名称:业融易环境引擎
    • QQ:1722712728
    “生态修复前沿创新与青年担当”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11-28 20:49:31 39
  • 收藏
  • 管理

    2025年11月15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主办“生态修复前沿创新与青年担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610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聚焦生态修复领域前沿技术与实践难题,搭建高水平青年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十五五”规划下生态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青年智慧与力量。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相关单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托举人才、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代表3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本次会议由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主持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长、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出席会议并作政策解读,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生态修复的重要使命与发展方向。魏理事长指出,生态修复需紧扣国家战略与全球议题,多路径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应融合技术升级与文化遗产保护,农业农村治理需守护农耕文明;算力经济发展要创新“算力+荒漠治理”等模式,破解高耗能挑战;城市建设需协同花园景观与河道生态修复;强调中国借 “一带一路” 分享生态经验。同时呼吁秉持 “钉钉子精神” 推进污染防治,完善碳交易体系,并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多学科交叉创新,为生态修复注入科技与人文力量。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长魏源送做政策解读


    会议设置主题报告与专题报告两大核心环节,内容涵盖生态评估、水域修复、生态护岸、盐碱地改良、城市供水系统韧性、水资源风险评估等多个前沿方向。

    何萍研究员以《生态评估的基本逻辑》为题,系统解析了生态评估的核心框架与分级方法。她强调生态评估需贯穿修复全流程,从基线调查到效果监测均需建立科学指标体系,尤其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关键维度,为生态修复项目的精准实施与成效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何萍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冒建华分享了水域生态修复与水产养殖协同共生的创新模式与价值转化路径。他结合实践案例,提出通过构建“水生植物-底栖生物-鱼类”的立体生态系统,在改善水体环境的同时实现优质水产品产出,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杭州北水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冒建华


    中国水科院丁洋工程师聚焦根土复合团聚体对生态护岸的维护作用展开报告。他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根土复合团聚体在增强岸坡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渗透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提出基于本土植物根系的生态护岸构建技术,为河道生态修复中岸坡防护提供了绿色低碳的技术选择。

    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程师 丁洋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韩建均高工以“盐碱地分类分级与改良利用标准探讨及试点项目实践”为主题,详细介绍了盐碱地分类分级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基于“改良-种植-产业”一体化的盐碱地治理模式。他结合多地试点项目经验,分享了生物改良剂应用、耐盐作物选育等关键技术,为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生态改善提供了实践范例。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土壤与地下水中心高工 韩建均


    北京林业大学汪飞讲师围绕面向韧性的城市供水系统灾后恢复序列优化研究进行汇报。他针对极端灾害事件下城市供水系统易中断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与优化算法,构建了供水系统灾后恢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分阶段、分优先级的恢复策略,为提升城市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与应急响应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汪飞


    北京师范大学姜丰博士则聚焦算力基础设施水-能耦合问题展开探讨。她分析了当前算力中心高耗水、高耗电的现状及环境挑战,提出通过余热利用、再生水冷却、分布式能源协同等技术手段,构建“水-能-算力”协同优化的运行模式,为算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姜丰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十五五’规划下北京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与协同推进路径”、“‘美丽中国1+1+N’框架与北京‘三个城市’建设的生态修复衔接”、“城市生态修复中‘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的边界争议”三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共识智慧。各小组代表汇报研讨成果后,专家进行精准点评与总结,为后续生态修复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生态修复领域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的交流共享,更搭建了青年人才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与非共识性问题,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青年创新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从生态修复到教育赋能:沃尔沃集团中国“点碳成林·沃见未来”项目引领生态保护新范式.. 下一页:谷轮推动地铁暖通系统创新升级,驱动中国公共交通节能增效
    全部评论(0)
     
    网页即时交流
    QQ咨询
    咨询热线
    020-28998648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